关税风暴,在为Crypto打开新的叙事空间

欧意
欧意交易所

欧意交易所

全球前三大交易所之一,新用户注册可拆数字盲盒,100%可以获得数字货币

点击注册 进入官网

更多交易所入口

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点击进入加密世界、永不失联,币安Binance/欧易OKX/GATE.IO芝麻开门/Bitget/抹茶MEXC/火币Huobi

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


编者按:在全球贸易战加剧、关税频出的大环境下,加密货币因其去中心化、抗审查、无国界等特性,再次展现出作为「混乱避风港」的潜力。历史和现实表明,关税往往带来经济衰退与市场动荡,而加密正在悄然构建一个不受传统规则束缚的新型经济系统,为个体提供更高的主权选择。


以下为原文内容(为便于阅读理解,原内容有所整编):


随着贸易战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加密货币再次迎来了证明其「动荡避风港」角色的机会。


背景介绍


「疯狂在个体中是罕见的,但在群体、政党、国家和时代中却是常态。」——弗里德里希·尼采


市场当前动荡不安。正如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所说,美国实际上正在放弃自己一手建立的经济体系。曾经是全球经济体系基石的结构,如今正被逐步拆解。如果局势迟迟得不到解决,我们可以合理预期将会有更多的东西随之崩塌。


加密货币一向是宏观驱动型资产。比特币支持者今年反复强调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主权」。


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是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对冲工具——因为它是最硬的货币形式,比黄金还「硬」(理论上)。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理论并没有兑现。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更像纳斯达克的高 beta 资产,在动荡时期反而被黄金远远甩开。


这一次,会有所不同吗?



简单说说「关税」这事儿


如果你想见识什么叫「智力自慰」,那就赶紧打开 Twitter——特别是在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刻,每个人都突然成了宏观经济专家。


我不打算再把你的大脑搅成一锅粥,所以我们先看看一些基本事实和观察结论。


关税,本质上会制造低效、推高消费者价格、扭曲自由市场机制,并引发报复性经济行为,最终导致冲突升级。


一个典型案例发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虽然一开始对某些行业征收了关税,但后来也意识到它的弊端。在 1987 年的一次广播演讲中,里根直言:「保护主义最终就是破坏主义;它会让人失业。」



为什么关税不是什么好事


首先,川普政府目前实施的实际关税水平,已经是过去 100 多年来的最高点——但反对它的理由远不止这一点:



经济影响与通货膨胀


归根结底,关税就是对进口商品加的税,这笔钱由本国的进口商支付,最后通常会转嫁给消费者。历史和现实中的例子都反复证明:关税会直接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


举个例子,美国税务基金会表示,最近的美国关税政策将导致每个家庭平均增加超过 2100 美元的税负。耶鲁大学的预算实验室甚至估算,这个数字可能会涨到每年 3800 美元。瑞银(UBS)还预测,仅仅是一个 10% 的全面关税,就可能让股市下跌 10%。


对贸易逆差的误解


支持关税的人经常拿「贸易逆差太大」当理由,但其实,贸易逆差并不等于一个国家经济有问题或者被「剥削」。


贸易逆差的本质只是:一个国家进口的东西比出口的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国内消费需求旺盛、货币强势,或者该国在服务业上有比较优势而不是商品出口。


比如美国,一直在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保持巨额顺差。现在为了「平衡」商品贸易逆差去征收关税,尤其是在很多国家本身就买不起美国产品的前提下,只会让美国本国消费者多花冤枉钱。


像柬埔寨、基里巴斯这样的国家,就是典型例子。它们的贸易逆差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些国家太穷,根本买不起美国货,而不是因为它们在进行所谓「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历史上的关税教训


从历史来看,保护主义关税往往带来的不是经济繁荣,而是经济衰退。


典型例子包括 1828 年的《关税法案》和臭名昭著的 1930 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后者在当时引发了一连串报复性关税,导致全球贸易量锐减,进一步加剧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苦难。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历史也一再证明:关税往往弊大于利。


甚至就连常被视为川普关税政策「灵感来源」的麦金莱总统,在任期末期也开始反对关税,承认其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低效与就业神话


支持关税的人还常说它能「振兴制造业」和「带来就业」。但现实是,现代制造业早已高度自动化、依赖资本密集型运作——即使工厂真的搬回美国,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


随着全球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靠加征关税把制造业拉回本土,根本不可能带来政客口中那种「就业大爆发」。


现实中,大多数制造商只是默默吸收更高的成本,或略微调整供应链,转向其他成本较低但效率略逊的国家。而这些操作,最终并没有为美国本土带来太多新增岗位。


意想不到的后果,往往是经济停滞甚至下滑。比如阿根廷,在庇隆主义时期推行保护主义政策,结果从曾经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滑入长期经济衰败,至今未能真正复苏。



全球贸易中的战略风险


关税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强化地缘政治对手的地位,因为它会导致全球贸易格局的重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贸易战对全球来说都是有害的:经济缩水、供应链混乱、消费者福祉严重受损。


比如,川普最近大范围征收关税的做法,不仅推高了美国国内的物价,还无意中让中国获利。因为关税打击了越南等原本作为「中国替代选项」的国家,反而可能把生产又逼回中国——毕竟中国仍拥有规模经济和成熟的制造体系,即使面临高关税,也依然具备竞争力。


更麻烦的是,关税很容易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行动,引爆贸易战。比如欧盟已经暗示可能会对美国科技公司实施反制关税,这让更大范围的经济冲突风险不断上升。


市场讨厌不确定


市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而关税恰恰就是制造不确定的最大源头之一。川普最近宣布新一轮关税后,市场剧烈震荡,股市波动明显加剧。


零售、科技、消费品和制造业板块首当其冲,不仅原材料成本要涨,消费者支出预期也被拉低。


此外,关税政策还削弱了外界对美元的信心,导致资本流入减少,美元走弱,引发更广泛的经济不稳定。这种波动不仅打击消费者和企业信心,还会抑制投资,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国家安全的误区


国家安全的确是为数不多可以合理使用关税的理由之一,但现实中的关税政策却被广泛滥用,这极大削弱了「国家安全」这个说法本该具备的公信力。


眼下的关税制度并没有聚焦于保护关键产业,反而几乎对所有进口商品一视同仁地加税,结果是:不仅战略性行业被伤害了,非战略领域也跟着受累,整体成本全面上升。


加密货币:混乱时代的避风港


关税和贸易战其实在不断提醒我们:国家,归根结底是一群人组成的部落,这群人会做出情绪化、带有利益偏向的决策——哪怕从更大的角度看,这些决策并不理性。


而在这种环境下,加密货币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资产主权,是全球化混乱中最纯粹的「经济自主权」形式。


可以说,Crypto 就是一种为混乱而生的超级数字经济系统。


Ray Dalio 说得很对:贸易冲突往往不是真正关于贸易,而是关于身份、民族自尊、内政压力和情绪化博弈。在这些「表层噪音」之下,加密正在悄悄建立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关税、没有官僚壁垒的新型经济结构。


传统政府在统计经济盈亏时,连数字服务和无形资产都很难追踪清楚,而加密已经把这件事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完全超越了国界、政策和物理世界的束缚。


当然,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还需要探索如何把链上的属性和现实商业模型真正结合起来(参考我之前写的思路),但这个过程已经在进行中。


最后总结一句话:当这个世界越来越不确定、各国政府的行为也越来越难预测,全球范围内的「主权个体」该如何决定自己的资源配置?


「原文链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