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8000个比特币,困住了这个男人的一生

欧意

除了那个 1 万 BTC 换两块披萨的传奇之外,很少有故事能像误将存有 8000 枚比特币的硬盘被扔进垃圾桶一样,生动地证明加密货币的巨大价值。


这个弄丢 8000 个比特币的故事,每到牛市就会被重新叙述,这个周期也没有意外。从 2013 年到今天的 12 年里,这 8000 个比特币的价值从 140 万美元涨至 10 亿美元,却仍埋在 15 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垃圾堆里。


丢失这笔巨款的这个男人叫 James Howells,是来自英国纽波特的 IT 工程师。



最近有传言称他已放弃寻找,有人则说他依旧坚守信念。事实上,James 不仅没有放弃,还计划将这笔 BTC 的所有权代币化,发行一种新的代币,今年晚些时候启动 ICO。


硬盘被丢的那个夏夜


2013 年 8 月,James 和他的伴侣 Hafina 住在威尔士纽波的一栋普通联排别墅中,这是英国的临海小城,因煤炭和钢铁港口而出名。


他们有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虽然屋内常笑声填满,但照顾孩子并不轻松。James 经常在家工作,白天担负着维护威尔士各地社区应急响应系统的工程师职责,既要确保报警线路、备用电源等关键设备无一出错,又常常要哄睡孩子,疲惫可想而知。


为了缓解疲劳,他准备来一次小度假彻底放松一下,于是和朋友们约好去附近的海滩玩几天,他还给这趟行程取了个名字——「小伙子假期」。


出发前夕的一个夜晚,James 开始整理自己堆满杂物的书房。「度假肯定要喝酒,可不想在宿醉后还要收拾残局。」正是这个灵光一现的想法,改变了 James 的一生。


Hafina 走进来,也开始帮他拣拾散落的工程图纸、废弃网线和各式电子元件。窗外海风透过半掩的百叶窗吹进来,带着咸湿的气息。夜深了,隔壁房间的孩子已经沉沉入睡。James 把三四袋装满杂物的袋子放在门口,收拾完后两人躺在床上昏昏欲睡。


James 希望 Hafina 第二天早上送孩子去托儿所的路上把垃圾顺便扔了。但 Hafina 拒绝了:「这不是我的活,你自己去扔。」马上进入梦乡之前,他突然想到了那个硬盘。


工程师对数据安全有近乎本能的敏感:他们深知硬盘里往往存有系统配置、日志、私钥等关键资料,一旦丢失就可能导致无法恢复的重要信息,所以工程师不会随便把硬盘扔掉。于是他心里默念着那块硬盘,提醒自己要拿出来。


可疲惫很快压倒了他,他再也没来得及把那块硬盘掏出来。



第二天,Hafina 早早起床,她并不知道这三四个袋子里都具体有什么东西,但还是按照 James 睡之前的意愿把垃圾送到了垃圾填埋场。大约九点,James 醒来,迷迷糊糊地问:「你把袋子送到垃圾场了吗?」Hafina 说是的,James 心想:「哦 fuck,她把垃圾扔掉了。」但他仍然昏昏沉沉的,很快又睡了个回笼觉。


挖矿 10 周,入账 8000 枚 BTC


这个被丢掉的硬盘,正是 James 用了整整十二年不断追寻下落的东西,里面有 James 早年挖矿所得的 8000 个比特币,现在价值 10 亿美元。


那是 2009 年,比特币尚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网络上不过寥寥几台节点。James 回忆:「我知道自己是为数不多的五位矿工之一,因为连接网络时,右下角会显示『您已连接到 x 个节点』。」


James 从小受母亲在微芯片工厂工作的影响,自 13 岁便开始组装电脑,每天上网,成年后从事过各种 IT 工作,是一个新自由主义者。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James 也认为法定货币是一种「骗局」,对手握权力的人充满质疑,也就自然非常青睐比特币的愿景。


在一个论坛上,他第一次知道了比特币。比特币系统通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而安全的网络来运作,这立刻吸引了他。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喜欢的两个应用程序:Napster(一款用于共享音乐文件的流氓服务)和 SETI @home(一款允许用户整合计算机能力来搜寻外星生命的项目)。


于是 James 用自己的戴尔 XPS 笔记本电脑,下载了免费软件,进行比特币挖矿,成为该技术的早期采用者,从而获得了比特币。也正因此许多人认为,James 跟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有过交流,硬盘里甚至可能存着中本聪的 IP 地址,这比 8000 个 BTC 更有价值。



但对 James 而言,最核心的财富仍是那 8000 枚比特币。为了防止被有心之人作恶,在之后的搜寻里,他对外公布数字时曾几次故意模糊:一开始说是 4000,后来又说 7500,直到近年来才承认真实数字是 8000 枚。


当时他把笔记本电脑放在卧室里,笔记本电脑运行时,风扇嗡嗡作响的噪音让伴侣 Hafina 无法入睡,Hafina 感到烦躁不安,多次抱怨。


虽然他没有打算花掉自己挖到的比特币,因为当时并不值钱,也没有理由相信比特币将来会值钱,James 起初只是为了好玩才挖矿,「那只是个实验」。因此他没有丝毫抗拒,就停止了挖矿。这 10 周对这种新的加密货币热潮的尝试,维持电脑运行所需的电力大约花费了他十英镑。


不久之后,James 将一杯柠檬水打翻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上,尽管他努力清理,但它仍然无法正常工作。他把零件卖了,留下了硬盘,并把里面的所有照片和音乐都转移到了一台苹果电脑上。唯一无法复制的是那个包含比特币密码的小文件,因为它与苹果的操作系统不兼容。


他把硬盘扔进了我们大多数人家里的那种「很久都不会翻动」的抽屉里,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把它忘了,专注于工作和家庭生活。


接着就在 2013 年的那个夏夜里,「把这个扔掉,再看看那个……」James 和伴侣 Hafina 一起聊着天收拾房间,将这个硬盘随手扔进了旁边的黑色垃圾袋,又将一堆他认为「没用」的电缆和鼠标一起丢进垃圾袋里,Hafina 将其扔进了垃圾场,当时这 8000 个 BTC 价值 140 万美元左右。


他的绝望,有 15 个足球场那么大


第二天度假时,阳光和海浪并未抚平 James 的焦虑。朋友们注意到,他总是一杯酒也没喝够便收起酒杯,脸色阴沉。


「心情很糟糕,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身边人说。


接着他在网上偶遇一则 BBC 报道:一位 29 岁的挪威男子用出售一千枚比特币所得的钱,支付了一套 40 万美元公寓的首付。文章写道,当时这些比特币价值约 17 万美元。James 惊觉:自己曾挖得 8000 枚,比那挪威人多出七倍之多。到 2013 年秋天,这些币的总价值已超过 140 万美元,而他的工程师薪水只不过区区几万英镑,还经得凌晨 3 点起床,长途跋涉去维修城镇的应急响应系统。


心头一紧,James 匆匆回到家,跑到书房打开抽屉:里面还有一个硬盘,是空的,这不是那个装着私钥和交易记录的硬盘。


惊慌失措的他,才突然想到几个月前的那个夏夜,存有 8000 个比特币的硬盘被他亲手扔进了垃圾袋里。


他曾想立刻奔向垃圾场,可又怕别人不信:「向人解释比特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一个月里,他一个人时常默默翻看行情,看着比特币从几美元一度飙升到数百、上千、再到数千美元——他损失的资产蒸发得越来越离谱。


终于,在这笔比特币的价值从 140 万美元飙至 600 万美元左右时,James 彻底崩不住了,他向 Hafina 交代了一切。Hafina 听后惊呆了,却又坚定地鼓励他:「去垃圾场看看,也许还有机会。」



于是他们来到 Newcastle 垃圾填埋场。对垃圾场经理说:「我可能把一个装有比特币私钥的硬盘扔在这里,价值 600 万美元的垃圾。」


经理沉默片刻,把他们带到了地势较高的一块地上,James 的心一下就沉了下去。


他亲眼看到了这个垃圾场的全貌,成堆的泥土、垃圾和废弃物堆成了山,足足有十五个足球场那么大。三四个月前的垃圾,应该有三到五英尺深。


一位在垃圾填埋场工作过的员工说:「经常有人来找他们不小心扔掉的东西,甚至不到 24 小时内来找。我们总是允许他们去垃圾填埋场快速查看一下。他们一看到眼前的东西,脸就黑了。没有人在这个巨大的垃圾场里找回过自己的东西,可能性为零。」


但 James 也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垃圾场并非随意堆放,而是有自己的结构。这个市把垃圾场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石棉堆放在一个区,普通生活垃圾堆放在另一个。「硬盘一旦埋在特定单元,定位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得拿到市政府的许可。」


回家后,James 打开谷歌地图,仔细测量填埋场的范围和分区位置:「空间有限,垃圾量虽大,但堆积有序,我或许可以找到它。」


有了希望和方向的他赶紧给市垃圾处理部门打电话,留下了搜寻请求的语音信箱,想要一份搜寻许可,但始终无人回应。那时一直等待回电的 James 不知道,这个许可,他在 12 年之后依然也没有要到。


寻找,成了他后半生的主线


从那天起,寻找比特币,就成了他一生的主线。


他首先向纽波特市议会提交了正式申请,恳请获得进入垃圾填埋场进行搜寻的许可。但议会的答复却一再拖延:有人质疑环保风险,有人担心公众安全,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场「痴心妄想」。


起初,纽波特官员表示,如果他们找到硬盘,当然会归还,但后来他们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豪厄尔斯怎么能确定硬盘真的被扔进了垃圾填埋场呢?他们警告说,无论如何,硬盘很可能无法使用:它会在运往有毒埋葬地的途中被毁掉。此外,取回硬盘的环境风险也太大了。


James 研究硬盘结构后提出反驳:虽然外壳为金属,内部盘片却涂有防腐钴,具备很强的抗压与防腐能力;他还援引 2003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黑匣子恢复数据的先例,并邀请明尼阿波利斯 Ontrack 数据恢复公司评估,对方乐观估计——只要盘片未碎,99% 的数据都有望被抢救。


但这一切技术分析在市政官员眼里不过空谈。2017 年,市政府再次正式拒绝了他试图挖掘硬盘的请求,并引用了一位顾问的声明:「似乎没有任何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恢复硬盘。」甚至后来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表示搜寻硬盘是违法的。



随着比特币的价值不断上涨,James 对寻找硬盘的执念也越陷越深,甚至想过起诉市政府,这在美国很常见的举动在英国却很少见。


到 2018 年初,James 已在填埋场「埋藏」逾 1 亿美元的比特币,但议会仍不松口。


不甘心的 James 只好聘请了一支律师团队,在高等法院对市议会提起司法审查,要求获得现场搜寻权。庭上,他提出将硬盘恢复收益中的 25%(当时约 2 亿英镑)捐赠给纽波特三十多万名居民,平均每人可分得 175 英镑;同时构想将纽波特打造成英国首个「加密货币中心」,设立区块链教育与加密支付网点。


「如果硬盘找不到或者损坏到无法恢复数据,那么费用由谁来承担呢?」但市议会反驳道。


2022 年,James 的团队再次升级方案,计划引入 AI 机械臂识别垃圾、无人机与波士顿动力「机器狗」保障安全,并招募专职环境与数据恢复专家,整体预算增至 1000 万—1100 万英镑。同时,有风险投资人表示愿意支付这笔预算,但找回的比特币五五分。


最近的消息是,他在 2025 年比特币会议上发表演讲,说他计划购买那个垃圾填埋场所在的那块地。


丢失的比特币,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James 的追寻,一直在继续,他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自 2013 年夏天比特币价格在 50–266 美元之间浮动起,他花费了整整 11 年与纽波特市议会及法庭周旋——保守估算仅律师费就超过 10 万美元。有人讽刺:「他应该把钱花在比特币上,而不是律师费。」确实,如果当年把那些律师费直接投入市场,他今天也会是一位亿万富翁。


而再用另一种计算方式,James 一度筹资 500 万美元,企图买下整个垃圾填埋场。从机会成本看,这笔投入更显荒诞:若在丢失硬盘的 2013 年,他就筹资 500 万美元不打算买那个垃圾场,而是以平均 192 美元的价格重新 BTC,就可收获约 26 500 枚;而如今,这 26 500 枚的市值已达 27.8 亿美元,相当于最初损失的 3.5 倍以上。


而用最极端的假设,如果从那时候起 James 每月投 100 美元,九年后也能积累 10 枚 BTC,也足以让他维持自己后半生的开销,不至于穷尽一生。


James 也曾在几年前尝试过重新开始挖矿,用了一套十台 S9 处理器——这些强大的处理器,他昼夜不停地运行了一年半。但比特币挖矿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太大变化,他觉得挖矿已经不值得:电力成本超过了他所挖矿的价值。这次冒险对他来说又是一次失败。


最终,他在追硬盘的道路上「搞砸」了三次:一次是丢硬盘,一次是将追寻的资金浪费在昂贵的官司与方案上,还有一次是决定放弃重新挖矿。


这还不是最大的失败,对 James 而言,这丢失的 8000 个 BTC 带给他最大的困扰,是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分开后,James 与 Hafina 再也没说过话


在开始寻找比特币的头几年,James 的伴侣 Hafina 也深受困扰。


陌生人、媒体报道、身边的朋友不断在网上 tag 她评论她,评价他们一家失去 8000 个比特币的经历,毕竟是她亲手把装有硬盘的垃圾袋扔掉的。


「这不是我的错」,Hafina 已经厌烦了解释这一切,也听腻了这个痛失财富的故事:「是他恳求我把垃圾带走的,我只是按照他要求的做。」、「我非常希望他能找到它,因为它最终会让他闭嘴」。


身为两个孩子母亲,Hafina 分享了她矛盾的感受:「一方面,我觉得市政府应该允许他挖掘垃圾场,让他去尝试找到那一笔坐他梦寐以求的财富,这对他的心理健康有好处。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他最好还是放下,放手吧。」


「看起来他在责怪我,虽然我知道他不是真的在责怪我。我们现在甚至都没有说话。」



James 之后也承认了这一点:「我在公开场合,以及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都试图不去责怪她,但我知道我潜意识里还是这么做了。」


于是他们还是离婚了,Hafina 带走了两个孩子,离开了这座联排别墅,只留下了孩子们的宠物狗露比。孩子的双层床上的床单皱巴巴的,散发着霉味,壁纸脱落,房间里到处是灰尘。


Hafina 表示结束这段关系的原因不是比特币,而是因为其他原因。因为丢失比特币本身从未困扰过 Hafina:「它不是实物。钱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那么重要。」「无论他最后找回的比特币值多少钱,我都无权要求。虽然他是我两个儿子的父亲,但我一分钱也不要。」


之后 James 的生活节奏彻底乱了套。他失去了工作动力,有段时间不愿意查看比特币行情,也刻意绕开通往垃圾场的道路。他承认:「每天坐在控制台前,我都无法集中精神。那些被浪费的钱的记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十几年之后,他的孩子们现在都忙于其他事情,很少来看望他。他在 Hafina 之后也尝试过其他亲密关系,但创伤还是留在了他心里。


James 偶然也会想象,平行世界的自己过着一个不同生活:比如他现在还和 Hafina 在一起,结婚照顾家庭,就像最初的轨迹一样。他们刚在一起的那年,James 20 岁,Hafina22 岁,他们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而如果他没有丢失那些比特币,他们一家或许还会住在游艇上。


十年如一日的兜售这个故事


而 James 也因为这件事变得性格多疑和极端,他对外公布数字时曾几次故意模糊比特币的数量:一开始说是 4000,后来又说 7500,直到近年来才承认真实数字是 8000 枚,以迷惑潜在的「窃贼」。


当有媒体或是其他合作方要求与他核实更多细节时,他都拒绝了,因为他担心信息被泄露给现在挖掘团队的竞争对手,引来一些「盗墓者」。


身边接触过 James 的人,也时常觉得他闪烁其词,防御性十足。有一次,朋友问他对仍在研发中的新冠疫苗有何看法。他回答说:「我从 IT 界学到的一点是……永远不要尝试第一个版本。」2021 年的 GameStop 股票被逼空,James 说这是一场完全被操纵的游戏。


而更多的声音,都在说 James 过度兜售了自己的故事。


洛杉矶的 LEBUL 制作公司已获授权,将他的人生搬上银幕,名为《埋藏的比特币:James 的真实寻宝之旅》,预计 2025 年底上线。他的故事将以大量 CGI 特效呈现「高科技寻宝」场景。



「这是他第十次出售自己的故事并登上报纸了」有网友说道。对他来说,媒体曝光既是自我安慰,也是维系希望的最后手段。每次在纪录片筹拍阶段,他都会「临阵」放出新的进展:说自己几乎摸清了硬盘位置,或者已经启动了一项最新的 AI 机械臂筛选方案。为了让围观者继续关注,也许还能筹到下一笔「搜寻经费」。


就在最近,James 又抛出一项激进构想:他计划发行名为 Ceiniog Coin (INI) 的代币,总量 8000 亿枚,目标年底上线。每枚 INI 都将镶嵌比特币网络的 OP_RETURN 数据,与 Stacks、Runes、Ordinals 等协议集成,锚定那笔失落的 8000 枚 BTC 中的「1 聪」价值。他声称,持币者有望分享未来任何硬盘找回或资产化的红利。


这一切听来既富有想象,也透着荒诞。


因为故事的戏剧性,许多人都怀疑这是从头到尾一个编造的谎言。毕竟在英国,你把你的任何小故事卖给小报就能得到每篇 250 英镑的报酬,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戏剧性的故事,能十年如一日的拿出来讲。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许多细节,众所周知,谎言里一般没有那么多细节。


James 过去最喜欢的电影是《搏击俱乐部》和《黑客帝国》——对一个热衷技术乌托邦的人而言,这两部影片承载了他的世界观。


如今,他更常提到《死神来了》:片中哪怕是一颗松动的螺丝,一条故障的泳池排水管,都能引发灾难性的连锁反应。他说,这正是他的写照——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硬盘,却撼动了他的整个世界。


2013 年丢失硬盘的那个夏夜,James Howells 的人生从此就被困在了那一天。


欧意交易所又称ok交易所是全球排名前三名的数字衍生品交易平台,对华语用户投资数字资产特别友好,欧意APP操作方便顺畅快捷,为全球诸多交易者提供超高水平的体验。

目录[+]